时间:2022-11-24 01:02:25 | 浏览:1867
近年来,鄯善县依托富集的矿产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吸引了从央企到民企各路资本。2015年,作为国内工业硅领域领头羊之一的合盛硅业有限公司落户鄯善县,为当地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据鄯善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陈晋忠介绍,2018年,合盛硅业(鄯善)有限公司已建投产项目实现工业产值31.46亿元,工业增加值7.95亿元,占地方工业经济的四分之一。
与此同时,鄯善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动产业聚集发展,以鄯善工业园区和鄯善石材工业园区为主要平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合盛硅业形成煤电硅一体化硅基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了工业经济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煤电硅全产业链
鄯善县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分布有石英岩矿产地10处,资源储量约10亿吨,是自治区确定的新疆两大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一。基地石英岩平均品位在95%左右,极具开发价值和潜力,品质上乘,为鄯善发展煤电硅一体化产业链奠定了先天优势。
11月6日,记者在鄯善石材工业园区看到,该园区聚集了多家硅生产企业,繁忙进出的车辆显示着鄯善煤电硅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合盛硅业集控中心的视频画面上,显示各条生产线繁忙而有序。
“工业硅的生产工艺、上料工艺、环保工艺及35KV电力系统全部实现了自动控制及检测,所有检测画面全部成像于集控中心,完成信息化处理。”合盛硅业生产副总经理吴再宝告诉记者,通过高科技,有效提升了工业硅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管和安全防范、物料及能源的精准控制、节能和环保运行效率,确保了提质增效、降低能耗。
硅基新材料产业在带动县域经济增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头雁效应”。
鄯善县商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产业若形成全产业链,预计可形成工业总产值33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0多亿元,年利税超过60亿元,将是鄯善县乃至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产业聚集发展 构建煤电硅一体化产业集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合盛硅业煤电硅一体化硅基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已初步形成了热电联产、工业硅、有机硅及石墨电极等硅基产业的完整链条。
“我们致力于把园区打造成为立足新疆、面向全国、辐射中亚和西亚的区域性特色国际硅基产业园。”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唐栓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截至2018年底,合盛硅业已累计投资146.2亿元,先后建成上游一期40万吨/年工业硅项目、2×350MW热电联产项目,中游7.5万吨/年石墨质碳电极项目、6×50MW工业硅余热发电项目,下游10万吨/年硅氧烷及下游深加工项目、延伸2万吨/年电解铜箔项目,初步形成煤电硅一体化硅基新材料产业链。
为加快打造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构建煤电硅一体化相关的产业集群,鄯善县还重点发展硅氧烷下游、硅橡胶、硅铝合金及以硅氧烷、工业硅为原材料的下游深加工,科学规划项目建设,吸引众多硅基新材料项目向园区聚集。
此外,鄯善县在税收优惠、科技、人才培育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途径,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逐步形成工业硅、有机硅、硅油及二次加工制品加工、高性能硅橡胶、硅铝合金加工制造等产业集群,实现硅工业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开启绿色发展模式 提升煤电硅核心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业硅产能效益,合盛硅业加大产业布局调整,抢抓推动硅基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利时机,在工业硅生产领域研发了利用余热收集发电降低能耗、硫硝脱离等技术,推动行业绿色健康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我们年产40万吨工业硅生产上采用的是33000KVA矿热炉,这项技术目前在全国同行业中遥遥领先。”合盛硅业园区工程副总指挥邓华自豪地说,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让公司彻底甩掉了工业硅生产高耗能、高污染的帽子。
同时,余热发电项目集成了全国先进的环保工艺,实现了全程计算机自动控制。经过余热脱硫、脱硝系统及设施处理后,排放的废气远低于火力发电行业的超低排放标准,降低了综合能效,为工业硅生产的综合服务配套系统树立了标杆。
合盛硅业(鄯善)有限公司正是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一次次刷新纪录。2018年,公司工业硅产能全国第一、有机硅产能排名全国前三。
“公司将继续围绕改造提升制造方式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积极发挥产业链优势,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成果的深化应用,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和管理提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邓华说。
来源: 吐鲁番日报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